香港醫療悲歌 「蟻民」睇精神科要苦等3年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6/06/03 11:4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7

分享:

分享:

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涉特事特辦?曾任民建聯主席的譚耀宗被指上月到伊利沙伯醫院獲插隊做瘜肉切割手術,妻子更經職員更衣室進入手術室無菌範圍,醫管局及譚耀宗昨日(2日)就事件致歉。

今早譚耀宗到立法會開會前見記者,3次微微彎身鞠躬道歉,並向受影響人士「正式表示歉意、致歉」。

沒有「特權」的普通香港人一般輪候非緊急新症的時間需多久?TOPick 翻查醫管局資料,發現各項專科門診的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都極為冗長,當中不少更要等上逾百星期,排期時間可按「年」計算。

1. 哪一項專科輪候時間最長?

輪候時間最長的是港島西聯網的精神科,患者需等167個星期,以一年52個星期計算,即若等於3.2年。

其次是港島西聯網的婦科及新界東聯網的骨科,分別要等159個星期及157個星期。

8個專科中以兒科平均輪候時間最短,由13至41個星期不等。

2. 哪一個聯網的情況最為嚴重?

當中以新界西及九龍東聯網的情況最嚴重。

從資料文件可見,新界西的4個專科,包括耳鼻喉科、內科、骨科及精神科,均需輪候超過100個星期。例如骨科,需等157星期,是港島西骨科的一倍多。該區兒科輪候時間也是全港最長,病人需等足42個星期。

九龍東亦如是,它有4個專科要等過百星期,分別是眼科、婦科、內科、骨科。比如眼科的輪候時間為全港最長的112個星期,是港島西眼科近4倍(32個星期)。

其他聯網的情況輪亦嚴峻。比如港島西聯網,精神科及婦科輪候時間分為為167個星期及159個星期,是全港最長,以一年52個星期計算,即等於約3年。

3. 公營醫療不勝負荷?

早前流感疫情嚴重時期,多個數據顯示人手、病床不足。比如內科病房使用率方面,平均病床佔用率為108%,當中以威爾斯親王醫院最高,高達119%,除了東區醫院、瑪麗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外,其他13間醫院的病房使用率均超過100%,短期內難以解決問題,令公院醫生士氣低落。

當中新九龍中醫院聯網卻不升反跌,2014年九龍中每千人口有5.6張普通科病床,2024年重新劃界後人口倍增,提供普通科病床亦增近一倍至5885張,惟每千人口僅得4.98張病床,較前減少0.62張。

4. 公營醫療有何應變措施?

政府早前於施政報告撥款2000億元,用作醫管局十年醫療服務規劃。

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指,醫管局將於來年增設第五間關節置換中心,冀可進一步縮短長者輪候時間;同時將於未來2年繼續增設診症名額,並計劃各公院增設約230張病床、加強內窺鏡及放射診斷服務等,以配合需求。

另外,九龍醫院胸肺內科部早前就關睡眠窒息症的高危人士,特別設分流機制,縮短輪候測試時間,最快可安排約1個月內接受測試。據九龍醫院資料,患睡眠窒息症的職業司機,發生交通意外率較常人高數倍,在2015/16年度的435位求診者中,就有68位(16%)屬於職業司機、操作重型機械或高空工作、曾在駕駛時因過度嗜睡而引致或幾乎引致交通意外等高危人士。